本网站是一个音频分享平台,用于分享、交流、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铃声、故事等等。
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任何侵害您版权的问题,请通过email的方式和我们联系,谢谢。

上海世博园登出带有血统论倾向的歧视性招聘信息

加入 2010-02-24 21:30:17 | 长度: 4分44秒 | 类别: 其他
aoog100     订阅
赞!请点击评分 给他打分 1 给他打分 2 给他打分 3 给他打分 4 给他打分 5 给他打分 6 给他打分 7 给他打分 8 给他打分 9 给他打分 10
人气 916
评分 0
评论 0
书签 0

2010-02-24
上海世博园登在互联网上的一则招聘信息要求:应聘者无直系血亲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内外从事颠覆中国的政治活动。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公开的就业歧视,也有学者说这是血统论的回潮。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上海世博会的招聘信息将有直系血亲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内外从事颠覆中国的政治活动的应聘者排斥在大门之外,作为一个供内部掌握的“杠杠”,这也许不是一个崭新的政策,但是作为登上互联网的公开信息,就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美国约克学院教授周泽浩表示,上海世博园的招聘信息表现出血统论的回潮:
“血统论还潮了。就是说以前他们说有成分论不为成分论。现在这个东西到后来都被推翻了。整个一个中共系统的家庭出身都不好,后来都打了天下也没什么影响。以前那个遇罗克为这个死去了,我以为这个东西已经定案了,以家庭出身,血缘关系来裁定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已经是丢入历史的垃圾堆。怎么又捡出来了,真可怕。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这个唐家璇以前中国外交部长所谓是亲日的。唐家璇的叔叔叫唐有人,唐有人在汪精卫系统里面是一个汉奸。就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他的侄子在中共的系统里面也做了外交部长。他们自己也没有按照这一套来做。为什么把这些东西要附加一些呢。都是二十一世纪了,这个东西不回到中世纪去了。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这实在太可怕了。”
周教授表示,他不清楚世博会的组织者是否会将这一招聘政策应用于外籍应聘者,如果是那样,就“更荒唐了”:
“它这个东西找到了中国系统,它那个外籍系统他怎么办?现在它们世博会里面招的人还有很多是外籍人。比如说美国在华的外籍在华的如果招的话,他们是不是用同样的政治标准来要求应聘人员?如果是同样的话,那就更荒唐了。如果不同样的话,等于有两套标准。”
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朱永德表示,招工政审过于严格,说明政府自信心不足。另外,所谓“颠覆活动”的罪名在中国向来没有明晰的界定:
“现在大陆政权自信心方面好像不够强。你现在说旁系亲属、直系亲属假如说是有颠覆活动的。那么就不应该来做这个事情。关于所谓颠覆活动在中国一直它这个定义啊是的确不清楚。那么你看在香港的一些活动,那么哪一些属于颠覆的?哪一些不属于颠覆的?我觉得很难下定义。”
朱教授说,招工时要求应聘者没有 “有问题的”社会关系,这与中国文化中倾向于查纠一个人的家庭与社会关系的传统有关:
“我觉得有一面也可以说是反映中国文化。换句话说,一般今天西方世界都是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连这个儿子不需要负担爸爸的责任。那么甚至夫妻之间责任都不够明显。法律责任都不明显。但是中国是历来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我相信对中国人来讲,你说到有些人反对,我想恐怕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呐不会觉得这个很奇特。那么当政的人当然就是说希望要小心伤害世博会。真正的作用固然对世界、对外有关系。我想对内的重要更大。”
美国侨界知名人士张闻选博士表示,中国当局害怕世博会期间出“差错”:
“这个怕出岔儿嘛这个问题很简单。外国记者美国之音什么都来了,中国害怕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问题是这样的。”
5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前的30年间,对于许多在中国上学或工作的人来说,“政审”是一个令他们心惊肉跳的名词。多少青年才俊,从孩提时代开始,因为亲属是所谓“五类分子”,或者过去替国民党做过事,或者有所谓“海外关系”,而被剥夺了升学就业的机会,伦为二等公民,甚至受到株连迫害,使国家蒙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80年代以来,这方面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上海世博会的招聘广告似乎又提醒人们,“血统论”竟是一具可以复活的僵尸!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关键字:  上海   世博园   劳教   截访   人权   访民   强拆   软禁   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