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是一个音频分享平台,用于分享、交流、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铃声、故事等等。
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任何侵害您版权的问题,请通过email的方式和我们联系,谢谢。

【古典天地】史怀哲与管风琴

加入 2008-09-21 17:38:33 | 长度: 29分 | 类别: 休闲
赞!请点击评分 给他打分 1 给他打分 2 给他打分 3 给他打分 4 给他打分 5 给他打分 6 给他打分 7 给他打分 8 给他打分 9 给他打分 10
人气 1740
评分 0
评论 0
书签 0

史懷哲「在非洲救老黑人,在歐洲救老管風琴」,這位集哲學、神學、醫學、音樂博士榮銜於一身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一位難得的一流管風琴家。今天我們有幸藉著他的親自演奏錄音,來瞭解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對管風琴的維護、保存及研究如此地不遺餘力。


任何人聽到史懷哲醫生的經歷幾乎都是膛目結舌、不敢置信的。他的不凡在於:以一個人畢生的精力、時間,竟能在如此不同的四大領域裡各執牛耳,留下無數舉足輕重的著作,而又能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抱著悲天憫人的襟懷為理想去實踐證明。

史懷哲在他的自傳「我的生活與思想」中提到「當我自己過著幸福生活的時候,卻看到周圍許多人正在與苦難和煩惱搏鬥,這對我是無法想像的事。」他說:「自己雖然享受著能讀書、研究、並在藝術上有些貢獻的幸福,但對於因物質條件或健康狀態而無法享受這種幸福的人卻一直系念著。」在21歲的一個明亮的早晨,他如獲天啟般地領悟到,原來自己「在30歲之前為學問與藝術生活,是為了30歲以後能現身直接服務人群」。

要離開歐洲的舒適生活,放下喜愛的教學、傳道、演奏等工作職位,讓他的許多親友無法理解。但是史懷哲認為「決心行善的人不該希望別人替他挪開絆腳石,即使別人再為他多加幾塊上去,他也必然處之泰然。內心因經歷種種阻礙而得到淨化與強化後所產生的力量,才能克服困難。~~~人類想實現理想的願望,只有極小部分能表現為眾所矚目的事業,其餘的部分都注定要在不受注目的情況下實現,可是它們的價值比那些受矚目的事業卻超過千倍以上。」史懷哲在往後53年的歲月裡,完全奉獻於非洲的醫療服務。成立了史懷哲醫院,拯救了無數病患,也為偏遠地區醫療服務豎立了不少榜樣。

史懷哲說:「我所得到的一點成果,完全憑藉後天日積月累的努力,只有音樂的才能是來自天賦。」從小的宗教信仰到成長後對神學的研究,他特別鍾愛宗教屬性濃厚的樂器-管風琴。5歲就跟隨父親學習管風琴,後來在法國管風琴家魏多(Widor)的指導下成為專業演奏者。

我們今天要聽的這一卷珍貴錄音,是史懷哲在1935年及1936年親自灌錄的。先來聽其中的一首,他在法國史特拉斯堡的Sainte-Aurelie教堂所演奏的巴赫聖詠前奏曲,作品BWV.731「摯愛的耶穌,我們在此」。巴赫這種稱為「聖詠前奏曲」的管風琴音樂,通常安排在合唱團或會眾演唱聖詠曲之前演奏。史懷哲認為彈奏巴赫的作品不只應做好外在的技術要求,更重要的是,必須把自己修練成沉著而富有靈性的人,如此才有可能把潛藏在巴赫音樂中的深刻精神活現出來。好的作品,更需要高貴的心靈來詮釋,現在我們就來聆聽這樣一個完美的呈現。

关键字:  古典天地   史怀哲   管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