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是一個音頻分享平台,用於分享、交流、試聽自己喜欢的音乐、铃声、故事等等。
我們尊重版權,如有任何侵害您版權的問題,請通過email的方式和我們聯繫,谢谢。

1)李白與許宣平失之交臂 2) 魯妙典

加入 2007-01-25 21:35:19 | 長度: 10分8秒 | 類別: 文化
etta1115     訂閱
讚!請點擊評分 給他打分 1 給他打分 2 給他打分 3 給他打分 4 給他打分 5 給他打分 6 給他打分 7 給他打分 8 給他打分 1 給他打分 2
人氣 1177
評分 1
評論 0
書籤 1

許宣平是新安歙縣人。唐睿宗景雲年間,他在城陽山南塢隱居時,自己蓋了一所小茅草房。從來不見他吃飯,沒人知他在服食什麼。他的容顏像四十來歲的人,行走起來如奔馬一般。常常看見他挑柴到城裡來賣,柴擔上總是掛著一隻花葫蘆和一根彎竹杖。每每當他喝醉後拄著竹杖回到山裡去時,就獨自吟唱道: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路人莫問歸何處,穿入白雲行翠微。

三十多年來,他或者救人於危難之中,或者救人於疾苦之中。很多城裡人都去拜訪他,卻從來也見不到他,只見到他在草房的墻壁上題的詩:隱居三十載,石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明朝飲碧泉。樵人歌上,谷鳥戲巖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許多人都喜歡誦讀他的詩。從洛陽到同華之間的官道上的傳舍裡,到處都題著他的詩。天寶年間,李白離開翰林院,向東遊歷經過傳舍時,讀到他的詩,在吟詠之後,感嘆地說:這是神仙的詩啊。於是李白就打聽是誰寫的這詩,得知是許宣平所作。李白即到新安去遊歷,跋山涉水,多次求訪都與宣平失之交臂,遺憾不已。萬般無奈,李白就在他的草房內的墻壁上題詩: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煙嶺迷高跡,雲林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柱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余。李白造訪題詩的那年冬天,一把野火燒了這間小茅屋,從此也就失去了許宣平的行蹤。

一百多年之後,也就是咸通七年時,郡人許明奴家有一位老婦人,經常與人結伴進山打柴,一天,她獨自在南山中見到一人坐在巖石上,正在吃桃,桃子奇大。那人見到老婦人就問道:你是許明奴的家人吧?我是明奴的祖先許宣平。?老婦人答道:聽說他早已成仙了!宣平說:你回去,替我告訴許明奴,就說我在這山裡頭。我給你一個桃子吃,但不能帶出山。山神非常珍惜這桃子。老婦人就把桃子吃了,其味道鮮美,一會兒就吃完了。許宣平就讓老婦人和砍柴的人一起回家告訴明奴此事。老婦人回家後,一一告知,許明奴家族的人非常驚異,一時間,盡人皆知。

不久,老婦人不怎麼吃飯,人卻一天比一天年輕,身輕體健。中和年以後,兵荒馬亂連連不斷,百姓寢食難安。許明奴全家搬遷避難,老婦人進山後就再也沒有回來。現在進山打柴的人,有的會見到那位老婦人。她身穿藤葉,行走如飛。追她時,她就飛昇到林梢之上而離去。

<後記> 在《全唐詩》卷860_6 記載了許宣平的另一首詩「見李白詩又吟」:一池荷葉衣無盡,兩畝黃精食有。又被人來尋討著,移庵不免更深居。據說位於歙縣太平古橋西側的太白樓,是後人為紀念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不遇,在李白飲酒的地方而建。

關鍵字:  李白   許宣平   魯妙典